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您的位置:首页蓝白文化 > 蓝白文化 >

《弟子规》学习分享
作者:   发布日期:2025-06-27 11:27:14   查看次数:
不力行 但学文
长浮华 成何人
《弟子规》这句话,强调的是知行合一,言行一致,实践第一性的原则。而现实中有些人读经典不少,知道的道理很多,却光说不做,甚至口是心非。这是典型的“长浮华,成何人!”那么,如何才能把《弟子规》落到实处?至少要注意三个方面:
第一,作为家长,要给孩子做榜样。好多家庭,最头疼的是教育孩子。主要原因是家长光知道批评说教,不懂得以身作则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自己首先行出来,孩子才能跟着做。古人说“其身正,不令则行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第二,作为员工,要认真落实“三句话”。“不说谎,不抱怨,敢担当”三句话是我们修身的基本功,修的是真心、爱心和责任心。只有把这三句话落到实处,自己的生命维度才能得到不断提升。
第三,作为市民,要坚持乐行一善。我们董事长倡导全员日行一善,就是方便大家力行《弟子规》。目前大家是被催着做,最好是发自真诚,快乐自觉地做。
 
但力行 不学文
任己见 昧理真
我们学习《弟子规》等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十几年了。大多数员工是喜欢和赞同《弟子规》中的做人理念的。也有部分人的学习并非出于自愿,而是迫于公司的统一管理被动地跟着学,结果是不走心。这些人的理由是,学那些老古董,不如干点实事有用。甚至有人吐槽:我缺的是钱,不是大道理!对此,我们要做个分析:
第一,《弟子规》是做人的说明书和指南针。读经典才能明事理,明事理才能办好事、有好报。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。有人不注意学习圣贤教诲,而是凭着自己的认知去做事,或者跟着感觉走,尽管很努力,却往往搞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事以及如何把事做正确。这样盲目的“力行”,难免乱打乱撞,加大了人生的成本和风险。
第二,不要把小聪明当成大智慧。有的人很聪明,自以为是。譬如:张三说父母对自己不好,所以不必养他们老。他是错误地把孝亲敬老当成了一种对等交易,而不是义务和修行。如果他读过二十四孝中大舜孝亲的故事,肯定会无地自容。再如:李四认为自己是个大孝子,因为他每年给父母好多钱,让他们衣食无忧。其实,《孝经》中指出,真正的孝道是“养父母之身、养父母之心、养父母之志、养父母之慧”。按这个标准,只给父母钱是不够的。
所以,我们遇事一定要先想想《弟子规》《了凡四训》等经典里怎么说的,想想圣贤教诲,不要让“己见”牵着鼻子走。
 
读书法 有三到
心眼口 信皆要
读圣贤的书,应该怎么读?《弟子规》里要求“心眼口,信皆要”,也就是心无旁骛、聚精会神地朗读。而现如今,我们读书很漂,很不扎实,需要认真反省,找回古人读书的那种神圣感和仪式感。
首先,要带着问题读书。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,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读书。若要学习如何做人做事、如何提高情商,就去读《弟子规》;若要学习仁爱之道、成为一个君子,就去读《论语》;若要寻求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根本规律,就去读《道德经》……需要注意的是,读书要读好书、读经典。
第二,读书贵在专注。打开书本时,要静下心来,一心用在读书上。不能像“小猫钓鱼”一样坐不住,一会儿捉蜻蜓,一会儿扑蝴蝶。我们有时候拿一本书在读,也很少能静下来。那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心事不停地在大脑中跳跃,这样子读书怎么能读下去,怎么会有效率!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跳出当下,让自己的心进入书中,与作者与书中的人物环境融为一体,犹如身临其境。
第三,读书要从中悟道。我们经常说读过什么书,其实只是草率地看过而已,并没有悟到什么。即便我们常年学习《弟子规》,可能也只是熟读了,离悟道还很远。譬如,讲到为父母尽孝,如果我们觉得那是圣贤定的规矩,最多会被动地接受,没有发自真诚;而如果我们理解了孝敬父母是天理大道,本该如此,这就相当于悟道。再譬如,如果我们对别人好,是为了换取别人对我们的好,那是商业买卖行为;而如果你觉得感恩和慈悲是做人的本质,我们对别人好是应该的,那就是悟道。读书只有悟道才有价值,否则只能算是走马观花。
 
方读此 勿慕彼
此未终 彼勿起
《弟子规》里这句话的意思是:既然开始读一本书,就不要想着另一本;读一本书还没读完,就不要开始换另一本。这是针对孩子读书贪多求快、朝三暮四的毛病而言的。其实不仅是孩子,成年人也一样。
一、读书学习要有目标和重点。当下的书刊和网络信息眼花缭乱,鱼龙混杂。我们对于自己要读什么书必须心中有数。从利于人的成长来说,除了学习专业技能书籍,还要读点经典、历史、政经。读经典让我们学习做人,读历史让我们增长见识,读政经让我们贴近社会。这样子,我们的读书就有了大致目标,不会乱抓乱撞。
二、强化“完成当前任务”的训练。只要选择读一本书,就把它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,一口气或者分时段把它读完。这中间不要穿插再读其它的书。因为读一本书,需要保持思维的连贯性和递进性;一旦打乱,就会产生认知损耗,影响深度思考。我们干工作也一样,哪怕每天的任务有好多项,只有一项一项地做,才会有效率。为什么有些人整天价忙得团团转?主要是思维方式出了毛病:缺乏“完成当前任务”的定力,遇事焦虑,心随境转,东一榔头西一棒槌,陷入“瞎忙”状态。“完成当前任务”这个说法看似小儿科,却是提高工作效率、通往成功之路必修的基本功。
【上一篇】: 以家人之心 铸服务之魂    【下一篇】: “日行一善”集锦